時下,行走在巴渠大地,平坦村道通村達戶,農家小院溫馨別致,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熱火朝天,優質蔬菜基地里蔬菜長勢喜人,農產品加工車間內一臺臺機器滿負荷運轉。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2021年以來,我市全力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面貌顯著變化,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一產增速刷新歷史新高,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441.6億元,同比增長7.6%,居全省第二,七個區域中心城市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38元,同比增長1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6元,增幅37.3%。
如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正在我市不斷鋪展……
農業強:大步向農業強市邁進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達州把確保糧食安全擺在“三農”工作的首要位置,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聚焦保障糧食生產總量、質量和效益三大目標,堅持糧食優先發展,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產。
在達州東部經開區麻柳鎮銅鼓堆村,原來一塊塊小而散的田地,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后,如今已是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
“每畝種植成本節約100塊錢左右,今年我們托管了1900多畝,總共算下來的話節約成本應該接近20萬元?!毙聞恿ΨN植專業合作社業主陳友元說。
鼓堆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我市大力推動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產的縮影。
2021年3月初,我市印發了《關于下達糧食生產和擴種目標任務的通知》,明確2021年糧食擴面3.3萬畝、增產1.4萬噸的目標任務,確保全年糧食播面843.5萬畝、產量320.8萬噸。及時地將目標任務下達到縣(市、區),分解到鄉鎮,落實到田塊。與此同時,出臺撂荒地整治十條措施,實行臺帳式管理。
據統計,2021年,全市盤活撂荒耕地11.98萬畝,復墾種植糧食8.32萬畝;全市糧食播面達到847萬畝,總產324.2萬噸,較上年增加6.8萬畝、4.8萬噸,連續9年糧食總量全省第一,8次獲得四川省糧食生產“豐收杯”。通過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持續提升糧食生產能力。2021年,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40萬畝、排名全省第三。
在大力提高保障糧食生產產量的同時,我市也在推進生豬產能提升上做“文章”。2021年,我市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產能,縣縣都有“三類500強”養殖企業,鄉鄉建有畜牧防疫機構。全市生豬出欄434.05萬頭,位居全省前四,天王牧業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
初春清晨的達州,雖還帶有一絲寒意,雙廟鎮的達川區美佳美家庭農場已是一片生機勃勃,漫山遍野一片翠綠。業主吳劍鋒和工人們正在對采摘的蔬菜進行打包裝車,發往城區銷售,一派熱鬧景象。
2016年,在政府的招引下,吳劍鋒到雙廟鎮承包了200多畝土地,創辦家庭農場,發展蔬菜種植,年產各類蔬菜達1500噸。2021年,他在政府的支持下,又承包了300畝土地,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政府給予我們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幫助我們發展產業,所以我們信心都非常大?!?/p>
同一時間,在大竹縣水產現代農業園區小龍蝦良種繁育中心,一排排水箱整齊排列,小龍蝦在這里抱卵繁育。據了解,該中心通過控制水質、水溫、餌料投喂等,模擬小龍蝦野外繁殖條件,對小龍蝦進行科學繁育,不僅滿足了該園區小龍蝦養殖基地的種苗需求,還為全市多個縣(市、區)的小龍蝦養殖基地供應種苗,大大提高了產量、降低了養殖成本。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我市發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產量、調優結構,構建起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
延鏈補短,聚勢蝶變。2021年,全市新增農產品規上企業43家,新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農產品加工集群產值達到433億元。東柳醪糟、宏隆肉類等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步伐全面提速。成立達州市苧麻產業發展公司,建立專項資金6000萬元,擴建優質苧麻基地2萬畝、啟動建設苧麻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脫膠復產、擴大紡紗產能,打通了產業鏈條堵點?!鞍蜕绞乘C”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成功注冊茶葉公用品牌“巴山青”,申請注冊“達州苧麻”行業品牌,建成好一新“巴山食薈”區域公用品牌展銷中心,授權使用“巴山食薈”標識企業100余家。
園區建設,日新月盛。2021年,全市新創建省級園區3個,宣漢縣創建為全國首批100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省5個之一)。大竹縣(糯稻全產業鏈典型縣)入選全國首批63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全省3個之一)、月華糯稻基地創建為全國第一批100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全省3個之一)、大竹縣(糯稻)創建為全省首批10個省級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
強化科技提單產。建成全國首家市(州)級國家農作物種子檢測分中心。雜交水稻國寶級學術泰斗謝華安院士在渠縣建立種業工作站。大竹縣擬認定為國家級制種大縣,達川烏梅被評為“全國十大農業優異種質資源”。
農村美:新時代富春山居圖正徐徐展開
一棟棟特色民居坐落在青山綠水間,一條條蜿蜒曲折的通村新路從房前繞過,一個個院落幽靜雅致,慕名前來的游客漫步其間。走進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美麗宜居鄉村圖景隨處可見。
“以前,村里的房子破敗,加上大家衛生意識不強,房前屋后臟亂差,完全談不上生活品質?!蹦嘞獪洗宕迕駨埲拭鹘榻B,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后,家家戶戶變漂亮了,村民的素質也提高了,“日子越過越舒心?!?/p>
昔日的“臟亂差”變成如今的“潔凈美”,泥溪溝村的變化是我市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折射出我市農村正向著村容村貌更美麗、農民生活更幸福的方向發生巨變。
我市持續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在廣大農村開展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三清兩改一提升”村莊清潔行動,積極推動家園美化、村莊綠化,加強鄉村建筑風貌管控力度,推廣“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建設模式,并不斷健全管護機制,為農民打造幸福生活美麗新家園。
目前,全市持續開展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三清兩改一提升”村莊清潔行動。全市新(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42933戶,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8%以上。全市2276個涉農村(社區)建成垃圾集中收集設施18404個,村級覆蓋率達100%。中心城區城鄉聚居點路燈覆蓋率達100%。全市1109個行政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農村生活污水有效處理行政村達到62%。全部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村民小組常態化配備保潔員實現全覆蓋。
同時,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建設,連片打造覆蓋所有縣(市、區)的鄉村振興示范區14個100萬畝。萬源八臺茶葉小鎮、宣漢花仙谷、大竹歡喜坪、通川青寧空中草原、達川萬家銀杏谷等一大批網紅打卡地呈現在游客面前。2021年,達州在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中,創建全省鄉村振興先進縣1個(達川區)、先進鄉鎮3個、示范村30個,成效顯著縣1個(渠縣),重點幫扶優秀縣1個(萬源市)、村14個,獲得獎勵資金2億余元,通川區獲得鄉村振興先進縣“回頭看”優秀等次。
此外,還頒布了《達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鎮10個、省級20個。宣漢縣渡口土家族鄉、渠縣渠江街道被評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達川區“十大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通川區“六老六長責任制”、萬源市“約法三章”、宣漢縣“453”治理模式……達州構建起德治、自治、法治相結合的善治鄉村體系。通川區磐石鎮、萬源市太平鎮等2鎮20村榮獲“全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鎮”稱號,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十件事”被列為全國基層治理典型案例進行推廣。大力開展村規民約、道德評議、鄉風監督建設,教育引導群眾靚化美化庭院,進一步帶動村容村貌全面提檔升級,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
農民富:幸福生活越走越實
“沒想到我這么大的年紀,不出遠門打工,一年都能掙幾萬,這種好日子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痹诤\海茶園里務工的游友恒感慨,幾年前,他家里的收入就只靠幾畝田地,每年種點玉米、紅薯,勉強能自給自足。自從開始種茶葉,家里的收入年年增加,現在不但脫貧了,家里還買了轎車、修了樓房。
從萬源市固軍鎮三清廟村到白羊鄉,再到整個萬源市,“茶葉”成為萬源的巨大經濟來源,群眾受益頗多,特別是全國十佳農民胡運海,更是“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
無獨有偶。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羅盤村發展中藥材產業,將昔日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高寒窮村,變成了人均年收入過萬元的小康村。
如今的羅盤村,種植中藥材3萬余畝,年產值達600余萬元,過去的貧困村已成了名副其實的“藥材王國”。
……
近年來,我市堅持“一縣一業”“一鄉一品”,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一路前行。通川脆李、達川烏梅、大竹香椿、渠縣黃花、開江麻鴨、萬源富硒茶、宣漢蜀宣花?!瓟挡磺宓陌蜕健皩氊悺?,走出了大山,走上了餐桌。
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市還出臺《達州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配套出臺37項銜接政策,選派第一書記931名、工作隊員1803人,投入銜接資金20.51億元,推進項目建設1930個,醫療、教育、衛生等各項政策保障兜底。
同時,深化農村改革,全面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認定家庭農場1.5萬余家、農民合作社4900余家,建立土地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訂單收購、二次返利等利益聯結機制,輻射帶動農民增收5000元以上。
逐夢田園織錦繡,“農”墨重彩寫華章。如今,鄉村振興藍圖漸漸變成現實。未來,我市將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大力推進產業提質、加工提能、風貌提升、改革提效,加快建設成渝地區現代農業強市、川陜革命老區鄉村振興樣板地,為達州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作出“三農”貢獻。(韓淑予)